![]() |
|
![]() |
|
![]() |
|
![]() 时间:2013年11月29日-11月30日 地点:武汉 主题:《国际城市规划》编委会年会 速记支持:武汉亚伟速录公司 2013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及《国际城市规划》编委会年会在武汉成功举办,城市和区域作为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基本节点,承载着新一轮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转型和产业提升。为此,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国际城市规划》杂志与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于2013年11月29-30日在武汉共同举办了主题为“全球网络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年会,来自国内外近70家高校和规划设计研究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研讨全球网络中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特点及新一轮全球化背景下城市规划该如何应对。本次年会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承办;中国城乡规划行业网、中国建设报、长江日报、武汉城市研究网络、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提供支持。 会议日程为期一天半,包括11月29日上午的全体大会和29日下午及30日上午的五个分会场。会议围绕着“全球网络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主题,主要从城市治理与社会发展、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面向智慧城市的时空行为研究、城市空间网络与城市文化等几个方面展开学术讨论,并重点针对武汉国际化发展,我局与市外事办、长江日报联合组织了“聚焦武汉国际化”论坛。 全体大会由学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主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我局盛洪涛局长、《国际城市规划》杂志副主编王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五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应邀作了精彩纷呈的主旨报告,并与听众进行了热烈的互动问答。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萨斯基亚·萨森教授在其主旨报告“城市专业化差异比我们认为的更重要”中提出,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空间中,城市专业化分工差异比城市排名更为重要,每个城市都有多个全球通路,专业化差异促进全球城市数量增长,城市之间不是直接的竞争关系,也没有完美的全球城市。萨森教授建议武汉认真思考自身位于哪些区域和全球通路,要充分利用核心优势,找寻城市的专业化差异,并借鉴芝加哥、圣保罗和上海等城市从大规模制造业向知识经济转型的经验,发展特定类型的知识经济。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赵民教授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再认识”的报告中从基于国际国内联系度和基于城市发展驱动力的分析比较,发现武汉目前尚处于技术主导、内需拉动,国内市场主导,向知识技术工业化过渡的发展阶段,需要强化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强“辐射”和“链接”能力。 江苏省建设厅周岚厅长以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实践为案例,通过自下而上的村民自治和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物质环境的改善,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国家、省和地方的明确要求来推动“五位一体”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的城乡规划视角——江苏村庄实践引发的思考”。 天津市规划局沈磊副局长以“城市设计的天津实践”为题,详细介绍了天津以城市设计为平台,创新城市规划管理方法和整体提升城市特色品质的规划实践。通过城市设计的总体城市设计、分区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三个层级管理体系,对中心城区城市形态、公共空间、建筑群体进行有效控制和引导。 刘奇志副局长在“国际化视野下的武汉城市发展战略”报告中指出,武汉实施国际化战略是适应全球竞争的战略选择和城市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与国际化城市在综合实力、社会发展、交往水平、集聚水平等四方面的指标对比,结果表明当前武汉国际化程度仍显不足。为此,武汉提出了建设武汉城市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轴向 组团”式拓展模式,形成“1 6”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构建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加强城市生态保护,划定城市基本生态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化,构建15分钟生活服务圈等发展战略,并采取积极谋划城市远景发展战略、建立武汉与国际化城市比较研究机制、广泛引进国际一流设计机构参与武汉规划设计、积极推进国际社区规划和建设、培训具有国际视野的规划人才等多种做法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 本次年会组织高效、时间紧凑,内容丰富、主题突出,体现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很高的学术水平,得到了与会者的普遍好评。武汉亚伟速录公司受邀为年会提供速记服务,我公司高级速录师汤静,速录师马寒洁等参加了速记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