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见证了城市经济的繁荣,自然地理状况,尤其是交通区位的状况影响到一个区域的发展状况,武汉处九省通衢,它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交通区位优势一直是影响这个地方发展的优势。我们汉水长江沿岸比比皆是,商业非常的繁荣,形成了不同层级,不同的市场,拥有比较多的临河、临江码头的集镇,就是终极市场,有着天下四大名震之首的就是高级市场。
码头不仅促进城市的发展,还催生了一批新的城市,比如说我们的宜昌、沙市。 说起码头城市,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武汉,武汉自形成以来就无不形成了它因水而生,因水而盛,无论是三国时期形成的武昌和汉阳,还是明朝形成的汉口,他们的发展都与河流码头有关。
尤其是明清到20世纪,武汉的码头发展更是鼎盛。
因为外地客商比较多,他们对武汉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码头文化,在这点上,从码头的创建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特征,在近代以来,码头也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征,特别是在近代时期,在武汉商场上出现的徽商和浙江商人,他们都占有了一些非常便捷的码头。湖北本地的商人有咸宁码头,蒲圻码头等等,码头的形成也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征,通过我们对码头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分布的状况的梳理,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码头的形成发展和分布应该和武汉城市发展的历程是同步的。
因为武汉,尤其是汉口,最初是沿河而兴的市镇。这个不仅汉口而兴,不仅是汉口同是是汉口繁荣的象征,武汉的第一座有名有姓的码头出现在乾隆元年,它是叫天宝巷码头。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割据的改变,随着汉口的开埠,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展,长江上的航运日益繁荣,长江商埠也比以前更加繁荣了,在长江上码头逐渐增多了,这说明武汉的商业中心发生了位移。从这个发展路径上是从沿河到沿江。
从发展趋势上,武汉是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内向的国内的商业市镇,发展为了一个外向型的国际化的商业都会,应该说武汉的国际化由此开始了,在这一时期,码头也显示出他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状况。以前的码头我们都称之为土码头,非常简单。近代以来出现了更多专业化的码头,比如说出现了洋码头,这些码头都是近代开埠以来,这些洋行在武汉修建了洋码头。通过这些码头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外表的变化,同时码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种窗口,是我们武汉人见识了很多西方的东西。洋纱、洋布等等,使我们见识到了西方的工业文明,同时我们湖北的一些特产以及湖北周边的土货,比如说桐油,茶油、牛羊皮等等,从我们这是运往上海然后运销海外。
武汉是一个内陆的交通枢纽,远流无法到来,由此我们的码头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农产品都通过武汉运往上海再运往海外。同时我们又从上海运来货物再销往内地。
在近代,武汉也出现了一些专业的码头,还有一些轮运的码头。我们认为码头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同时它还见证了武汉城市化和近代化发展的历程,不仅仅是武汉,在同一时期,湖北还有其他许多称之为码头的城市,比如说素有川鄂咽喉的宜昌。还有沙市,在春秋时期就是一个外港,在清代又被称为长江的十大港口之一,尤其是在抗战时期,武汉沦陷以后,沙市就成为了入川的北京医疗发票主要港口。不仅在长江上有非常多的码头城市,在汉水上也有非常多的码头,有襄樊,号称是南船北马。因为北方到这里就要换船往南,而南方的船到这里就得换车继续北上了。还有一个就是老河口,它在鄂西北曾经有小汉口之称,所以说码头见证和城市的繁荣,尤其是在近代以来,汉口的发展令世界注目,很多人都知道,汉口在近代被称为东方芝加哥,这不仅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海外的人有公认汉口是东方芝加哥,1918年在美国有一本叫《竖琴》的杂志就发表了一篇东方芝加哥的文章,文中就说汉口在中国的地位和美国的芝加哥具有同样的地位。
武汉亚伟速记学校的速录师和学员为讲座提供了现场的文字速记服务.
的